生随死殉_第262节 首页
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
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

   第262节 (第3/3页)

谢娴不安分。生生带累了二叔,让二叔失去了圣心宠爱。

    ??衣长宁呕得心口疼,衣飞石却在目无表情地想,怎么才能哄得好陛下不生气呢?

    ??※

    ??京兆府大部分皂隶差役都忙着赈济雪灾的时候,京兆府尹常葛在衙门审案。

    ??内阁大臣李玑弹劾钦天监五官司历吴仲雄逼杀幼妹长嫂,皇帝把案子发给了京兆府审理。要审理这个案子,第一件事就是把吴仲雄提到堂上——人都找不见,审个渣渣啊?

    ??吴仲雄不在府上。

    ??吴仲雄也不在钦天监。

    ??京兆府找了半天,最终在东城兵马司大牢里把吴仲雄找了出来。

    ??原来在皇帝遇刺当日,曾经撞见过不曾服丧的吴仲雄,皇帝对此甚为不满,认为吴仲雄是不孝之举,叫羽林卫把吴仲雄送去了当地的衙门问罪。朱紫大道归东城兵马司管,吴仲雄就进了东城兵马司衙门的大牢。

    ??皇帝亲自送进来的不孝子,那还有什么可说的?孝顺的也必须是不孝子啊!

    ??何况,吴仲雄当日确实不曾替父亲服丧。

    ??东城兵马司指挥使齐正恕干脆利索地判了不孝之罪,按律徙三年,不得收赎。不过,这是皇帝亲自送来的“不孝子”,齐正恕琢磨圣意吧,只处以徙刑,皇帝只怕是要不高兴啊?

    ??正巧吴仲雄也怕被弄死,张嘴就是辩解。

    ??齐正恕高兴得不行,你认罪了,我倒没办法了,不认罪,正好。来人,大刑伺候。

    ??短短一天时间,京兆府把吴仲雄从东城兵马司的大牢里找出来时,这人已经快不成人形了。早先他就被莫沙云拴在车辕上抽了一顿鞭子,齐正恕又故意想弄死他,京兆府来提人,齐正恕连忙就把这个烫手山芋扔了出去——

    ??吴仲雄在京兆府大牢待了一天就不行了,发起高热,那个风雪夜里就死了。

    ??按说吴仲雄已经死了,这案子已经没有审理的必要了。

    ??然而,京兆府尹常葛自认从小饱读圣贤之书,十年寒窗,十年官途,为的是太平天下,抚慰下民,他觉得自己并不是一个随波逐流、媚上失德之人。如今太后以圣母之尊扰乱纲常,欺凌阁老,皇帝非但不规劝太后,反而坐视太后一错再错,实在让人痛心疾首。

    ??皇帝如此圣明,千载之后必然彪炳青史、万世传颂,若为了此时损害令名,那真是太可惜了!

    ??若不能规劝陛下,让陛下被史笔抨击,留下这一点瑕疵,那是臣等不尽力,是臣不贤良。

    ??所以,常葛决定,他要跟皇帝死磕一个!

    ??从哪儿开始呢?当然是从把太后那不守妇道的圣母脸抽肿,还天下一个公道开始。

    ??吴仲雄已经死了,京兆府却隐匿不报,先发令前往吴府传唤苦主与证人。苦主是吴仲雄的兄长、李玑弹劾中被吴仲雄害死长嫂钱氏的夫君,吴伯英。证人则有吴府仆婢若干。以及钱氏的女儿吴元娘,姑子吴氏。

    ??苦主吴伯英上堂就一口咬定:“家中妻室、小妹皆自裁而死,与弟仲雄无涉。”要撤状不告。

    ??“李阁老亲上劾章,圣人钦命审结,岂是你说不告就不告的?”

    ??齐正恕一拍惊堂木,“传证人上堂。”

    ??吴仲雄说话虽难听,也确实没有逼小吴氏去死的意思,是小吴氏自己气不过才上吊自杀了。钱氏自杀多半是因丈夫的压力,非要说逼杀,那也是吴伯英和这个世道逼杀了他,和吴仲雄更没有关系了。

    ??何况,吴府的仆婢下人都得了叮嘱,个个作证,小吴氏是气性大,受辱之后自杀了。

    ??钱氏?不知道啊,好像是元姐儿逃家了,大奶奶就自杀了。

    ??吴伯英并不知道弟弟已经死了,为了保全弟弟,不惜牺牲女儿:“说来也是家门不幸。卑职家中小女负气出走,拙荆面薄,一时之间想不开……”

    ??吴元娘自从听说母亲自杀之后,心情十分悲痛愤怒。她既后悔是自己求活才牵连了母亲,又恨父亲和叔叔逼得太狠。所以,听说有一位阁老弹劾二叔逼死了亲娘和小姑姑,京兆府又传她来做证人,她就不顾大姑姑阻止,坚持跟来了。

    ??如今站在堂上,口风一面倒,她还来不及指责二叔逼死小姑姑的那句话,亲爹先把她卖了!

    ??吴伯英的这句证词太可怕了。

    ??他居然说,吴元娘负气离家出走,钱氏为这个私逃的女儿羞愤自杀。

    ??害死母亲的罪名,就这么轻飘飘地落在了吴元娘身上。

    ??


    ??

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

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