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体:大 中 小
护眼
关灯
上一章
目录
下一页
第119节 (第1/3页)
??此时杨相国书房里,还站着一个四十岁左右的中年人,看起来精明干练,眼神有些阴鸷。 ??他对着杨敬宗恭敬低头,开口道:“爹,您要是不喜此人,孩儿替您将他赶出建康就是。” ??听称呼,这个中年人正是杨敬宗的儿子。 ??建康城里最出名的二代,就连江都知府陈裕也不得不想方设法讨好的那位杨公子! ??杨相抬头看了看自己的儿子,皱了皱眉头:“人家已经简在帝心了,你凭什么把他赶出建康?” ??“简在帝心,嘿……” ??杨公子语气有些不屑:“陛下年幼,又懂得什么?” ??杨相眯了眯眼睛,上下打量了一遍杨公子,缓缓说道:“为父差不多明年,也就要告老还乡了,现在建康城里不知道多少人,对咱们杨家已经望风而走,逆子,你如果还不知道收敛,今日的狂妄,来日便会成为我杨家脖颈上的屠刀!” ??杨公子看向老爹,笑着说道:“父亲您太谨慎了,您即便不做这个宰相了……” ??他争了一半,便看到杨敬宗阴沉的面孔,于是连忙住口不提,低头道:“爹,您说的是,孩儿都记下了……” ??杨老相国默默点头,他从椅子上站了起来,看向窗外,缓缓说道:“这个沈毅虽然年幼,但是却能够揣度陛下的心思,一味媚上邀宠……” ??杨相对素未谋面的沈某人,做出了自己的评价。 ??“已有奸臣之相……” ??第一百八十六章 你很有灵性! ??距离乡试只剩下四个月左右。 ??四个月时间看起来很长,但是对于动辄花一两年乃至于数年时间来准备乡试的读书人来说,四个月的时间其实非常仓促。 ??一般的童生中秀才之后,除非是距离省城太近,不然一般都不会立刻参加乡试,而是要等一科乃至于两科时间,用来慢慢准备。 ??乡试三年一科,撇去空档的时间,也就是说新晋的秀才们一般会用三四年时间来准备乡试。 ??院试乡试连考的,都是一些很自信的“做题家”,这些人往往被称为才子,年纪小的还会被冠上“神童”的称号。 ??当然了,这其中除了要精心准备科考之外,也还有另外一些门道。 ??那就是乡试名额。 ??每年乡试,朝廷都会给各省,州府,县下发乡试配额,像大陈这种已经百多年的王朝,各县的秀才人数都不是特别少,有些偏远一些的县积攒了一两百个生员,乡试配额只给三十乃至于二十个人。 ??这头一关,就卡掉了八成近九成的生员。 ??因此,乡试名额也很是珍贵,不得不精心准备。 ??而沈毅之所以能够连考,是因为他的运气很好。 ??江都府本就是科考大府,江都府的府城“江都县”,更是每年科考的大户,而江都城的甘泉书院,乃是在整个京畿,乃至于在朝廷里都非常知名的,因此乡试配额这种东西,在甘泉书院里不算是太大的问题,只要甘泉书院的生员想要参加乡试,不说百分百能分到乡试配额,两个里面分到一个配额,还是没有什么问题的。 ??更要紧的是,沈某人是甘泉书院陆夫子的亲学生。 ??以陆安世的地位,沈毅不要说连考,哪怕是屡试不第,甘泉书院也可以一直给他乡试配额。 ??不过即便是经过配额的“初筛”,乡试的竞争还是很大,上一科建康乡试,录取的比例是二十九取一。 ??要知道,能够中生员,本就已经相当于后世的“清北”了,而乡试中举,在偏远一些的地方几乎是二百到三百取一,即便是在江都府这种相对繁华一些,文脉相对昌盛的地方,也差不多在一百取一的比例。 ??竞争非常激烈。 ??沈毅的学问,在同窗之中算是不错的了,他还被陆夫子亲自培训过一段时间,算得上是青年才俊,可即便是他,对于乡试也没有什么底气。 ??沈毅在是年初到的建康,三月考完院试之后,距离